适用地区:我国各苹果产区 实施时间:相应物候期 |
苹果苗木是发展苹果生产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。苹果是多年生植物,苗木质量的好坏,不但影响其成活率的高低和生长的好坏,而且对结果迟早、产量高低、适应能力、对病虫害抵抗能力和寿命长短等都有很大的影响。因此必须摒弃过去那种“苗好苗差都一样”、“是苗就建园”的做法,尤其改变长期形成的注重管理过程而不重视苗木质量的习惯,大量繁育优质标准化壮苗,才能满足苹果生产发展的需要。
一、苗圃地的选择
1、苗圃的位置
根据就地育苗,就地栽植的原则,苗圃应设在苹果产业集中发展的中心,交通便利,背风向阳,排灌便利的地方。
2、地势和土质
苗圃应选择地势平坦,或坡度在5°以下,坡面整齐的缓坡地。地势低洼、排水不良、冷空气易沉积的地方,常易遭冻害,不易选做苗圃。
土壤以沙壤土或壤土为最好。粘重土壤易板结积水,早春地温上升慢,对幼苗出土、生根及生长不利,且易贪青徒长,根系差。过于疏松的砂砾土,保水保肥力差,易干旱,不利于种子出苗,必须压土改沙改良后才能应用。滨海盐碱地,PH高,地下水位高,必须修台田加以改良后,方可利用。苗圃地的地下水位应在1.5米~2.0米以下。
二、苗圃地的规划
苗圃地应根据其地形地势特点和种苗繁育任务的大小,以充分利用土地,提高苗圃工作效率为原则,进行合理的规划。如道路系统、生产用地、基建用地和防护林的设置等,并绘制平面图。
生产用地可根据繁殖苗木的种类,任务大小,适当划分小区。如乔砧苗,矮砧苗、中间砧苗繁殖小区等。
三、苗圃地的整地与施肥
苗圃地选定后,首先要深耕20厘米以上,以改善土壤通气与水分状况,减少杂草及病虫害的发生。
作畦时,畦的走向一般为南北向,长度与苗圃地相符,宽度为1.0~1.5米。
在深耕作畦整地的基础上,增施有机肥,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条件。施肥量以每亩施用有机肥4000公斤~5000公斤为宜。
四、苗圃地的轮作
在育苗过程中,必须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,切忌连作。因在同一地段连续进行苗木繁育,往往使土壤中某些营养物质缺乏,并由于根部分泌积累有毒物质,抑制根的生长。连作也使病虫害日趋严重,以致种苗生育不良。
在繁殖区的同一地段上,必须间隔3~4年后才能培育同一种树苗。轮作也是一种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,应避免连续种同类或近缘的,以及病虫害相同的果苗。